首页
学院概况
学院简介
组织框架
现任领导
名师风采
党建工作
党委组织框架
学习资料
党建活动
新闻动态
学院新闻
教务动态
通知
专业介绍
本科专业
专科专业
校企合作/就业
教学科研
教学实践
科研成果
实训基地
大学生竞赛
竞赛通知
竞赛快讯
互联网+创新创业
获奖情况
获奖证书
团学工作
学院辅导员
资助工作公示
学生工作公示
组织框架
团学快讯
学院信箱
学院团委网站
学校官网主页

智能制造工程技术(专业代码:260102 培养时长:四年)

培养目标

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传承与创新技能文明,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,良好的人文素养、科学素养、数字素养、职业道德,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一定的国际视野,掌握较为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,具备一定的技术研发与改造、工艺设计、技术实践能力,能够从事科技成果、实验成果转化,能够生产加工中高端产品、提供中高端服务、解决较复杂问题、进行较复杂操作,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,具有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,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,面向通用设备制造业、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、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,能够从事智能制造车间规划与产线设计、智能制造工艺设计与技术规范实施、智能制造产线集成与运行调试、网络协同制造、智能制造系统监控与诊断优化等工作的高端技能人才。

培养规格

本专业学生应在系统学习本专业知识并完成有关实习实训基础上,全面提升知识、能力、素质,掌握并实际运用岗位(群)需要的专业核心技术技能,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总体上须达到以下要求:

(1)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、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;

(2)掌握与本专业对应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、行业规定,掌握绿色生产、环境保护、安全防护、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,具有质量意识、环保意识、安全意识和创新思维;了解相关行业文化,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,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,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;

(3)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语文、数学、外语(英语等)、信息技术等文化基础知识,具有扎实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,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;

(4)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、文字表达能力、沟通合作能力,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,学习 1 门外语并结合本专业加以运用;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;

(5)掌握工程制图与识图、三维建模与仿真、智能装备技术、先进制造工艺设计与实施、程序编制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,具有较强的整合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;

(6)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、智能产线系统集成、系统优化调整等技术技能,具有实施智能产线安装、调试与运行的能力;

(7)掌握制造执行系统应用、数据采集与分析、智能制造精益管理等技术技能,具有智能制造车间工艺优化的能力;

(8)掌握智能传感与检测应用、电气控制等技术技能,具有实施智能制造车间运行监测、状态诊断与远程维护的能力;

(9)掌握工业互联网应用、计算机编程语言程序设计、工业大数据挖掘分析与处理等技术技能,具有实施工业智能计算应用与网络协同制造的能力;

(10)掌握智能产线数字化设计、智能车间工艺规划与仿真等技术技能,具备智能车间产线布局规划与实施的能力;

(11)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,具有适应本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需求的数字技能;

(12)具有从事工艺设计、过程监控、解决现场技术问题和现场创新的能力,具有解决岗位现场较复杂问题的能力,具有实施现场管理的能力;

(13)具有参与制订技术规程与技术方案的能力,能够从事技术研发、科技成果或实验成果转化;

(14)具有探究学习、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,能够适应新技术、新岗位的要求;具有批判性思维、创新思维、创业意识,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;

(15)掌握身体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至少 1 项运动技能,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标准,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、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;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;

(16)掌握必备的美育知识,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、审美能力,形成至少 1 项艺术特长或爱好;

(17)树立正确的劳动观、尊重劳动、热爱劳动,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,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,弘扬劳动光荣、技能宝贵、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。

课程设置

专业基础课程:

机械制图、工程力学、机械制造基础、机械原理与设计、电工与电子技术、电气控制与 PLC、液压与气压传动、传感器与智能检测技术、工业机器人技术、智能制造技术基础等。

专业核心课程:

数控加工技术、智能制造装备应用技术、智能产线集成调试与运行、制造执行系统应用、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、智能制造精益管理、智能制造系统监控与诊断优化、智能产线数字化设计、智能制造车间工艺规划与仿真等。

专业拓展课程:

智能制造车间产线规划、计算机编程语言(Python)程序设计、工业大数据与云计算、工业互联网技术、人机交互技术、机器视觉技术、人工智能技术、数字双胞胎技术、制造系统的感知与决策、智慧工厂与虚拟制造等。

实践性教学环节:

(1)实训

在校内外进行数控编程与加工、智能产线数字化设计与仿真、工业机器人创新应用、制造执行系统应用与实施、智能产线系统集成与联调、智能制造系统监控与诊断优化等实训,包括单项技能实训、综合能力实训、生产性实训等。

(2)实习

在通用设备制造业、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智能制造装备集成企业、智能制造装备应用企业、智能制造研究院(所)等单位进行智能制造车间规划与产线设计、智能制造工艺设计与技术规范实施、智能制造产线集成与运行调试、网络协同制造、智能制造系统监控与诊断优化等实习,包括认识实习和岗位实习。

 


上一页: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(专业代码:260101 培养时长:四年)
下一页: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(专业代码:260106 培养时长:四年)

南昌职业大学 版权所有 赣ICP备15004836号-1